首頁 易經哲學文章發表 高秀忠 執行長
高秀忠 執行長

 


高秀忠 講師

 

萬法唯心造

研究生:高秀忠 指導教授:江鴻毅博士 評鑑長:許永昌博士

 

三界一切唯心,相由心生,相由心滅,心生種種法生,心滅種種法滅,故心能作天堂,心能作地獄,心能作佛,心能作眾生。佛家說:「緣由愿力來,業由無明來,無名由邪念來。」《道德經》云:「不見可欲使心不亂」。

 

據相理論述:邪正看眼鼻,真假看嘴唇,功名看氣概,富貴看精神,壽夭看指甲,若要看條理,盡在言語中。一休禪師曰:「七尺之軀不如一尺一面,一尺之面不如三寸之鼻,三寸之鼻不如一點之心。」所以說,要知天上意,需在雲中取,要知心中事,須辨眼中神。

 

豈知有心無相,相隨心生,有相無心,相逐心滅。此謂誠於中,形於外。可是凡夫俗子只知理會七尺,不知理會方寸。欲理會六合,先理會一腔。世人以七尺為性命,君子以性命為七尺。無奈眾生以假為真,千恩萬愛參不透,七情六慾拋不開,如《大學.經一章》所說:「其所厚者薄,而其所薄者厚,未之有也[1]。」孔夫子亦感嘆曰:黃鳥為求食至晚知歸巢,人為萬物之靈,為何不明白其所當止之處,故曰可以人而不如鳥乎?

 

人因無明身外求佛,身外求法,捨本求末,苦中作樂,本末倒置,墜落於聲色犬馬無邊孽海之中,《金剛經.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》曰:「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」故如來者,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,不去不來,無生無死。修行若能用慧劍斬七情六慾,斷無明煩惱,邪正俱不用,自然六根清淨至無餘。

 

眾生會有流浪生死之苦乃受眼、耳、鼻、口、舌、心、意六根影響所造成的,若以《金剛經.大乘正宗分》云:「所有一切眾生之類,若胎生、若卵生、若化生、若濕生。」此四生之道,綜合相理五官理論,證明了一切煩惱唯「心」所生,《心字詩》曰:「三點如星佈,橫鉤似月斜,披毛從此出,作佛亦由他。」

 

修身也可稱為修行,修身的主要功夫是持戒,持戒的目的是在守護根門,保護住六根的大門,不讓壞事從六個根門之中溜進我們的心田,以致種下生死流轉的禍苗。

 

人往生的時候,神識需要一個出口離開肉體,它採取的途徑,決定了往生者即將轉生到哪一道。隨著往生的剎那間,心意識是執著在那一方面,就會跟著業力相感應,神識會從相應的出口離開。

 

神識如果從肛門出去,就會投生到地獄道;如果從生殖器官出去,就會投生到畜生道;從口出去,就會投生到惡鬼道;從鼻孔出去,就會投生到人或鬼道;從肚臍出去,就會投生到欲界天;從耳朵出去,就會投生到阿修羅界;從眼睛出去,就會投生到色界天;從髮際後四指的頭頂出去,就會投生到無色界天;如果從頂門出去,就會投生到極樂世界。

 

藏傳佛法裡有一種「頗瓦法」教導人在面對死亡時,如何正確選擇自己的往生之路。引氣入中脈,封住其他之八門,把明點由中脈衝出梵穴,不再重返,而直接往生淨土。

 

《西藏生死書》中說:去世的心境很重要。即使我們曾經造惡業,如果死亡時是處於善的心境,將可改善我們的下一世。即使我們曾經善用生命,如果死亡時心境慌亂痛苦,就會產生不好的影響。在死亡的那一刻,心是完全不設防的,暴露於當時主宰我們的任何念頭。這表示死亡前的最後念頭和情緒,對於我們的立即未來,會產生極端強有力的決定性影響。

 

最後一個念頭或情緒,會被極端放大,一心專注的發願,祈禱,為了利他而發願或祈禱。在死亡以前心流裡創造最好的印象,在心中帶著無比的愛心和慈悲。因此,上師們強調當我們去世時,四周環境的品質非常重要。對於親友,我們應該竭盡全力啟發正面的情緒和神聖的感覺,如愛、慈悲和恭敬,盡量幫助他們「放下攀緣、慾望和執著。」

 

[1] 孟穎《四書心德》,台南市:靝巨,1992,p183。

 

高秀忠

 

綠色 21台灣聯盟 ~ 理事

中華易經學院研究所 ~ 執行長

中一素食園since1984 ~ 負責人

素食減碳抗暖化運動聯盟 ~ 發起人

中華民國天文理數學會 ~ 副理事長

國際素食志願者聯盟IVVU ~ 執行長

國際蔬食產業推廣協會IVIPA ~ 理事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