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全福 講師

 


李全福 講師

 

佛經專有名詞大綱

研究生:李全福 指導教授:許永昌博士

 

《大智度論》曰:「佛法如大海,惟信能入。」《華嚴經》曰:「信為道源公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。」阿難問佛,佛在時以佛為師,佛滅度後,弟子們應該以戒為師,修行要解脫必須持戒清靜。是故佛說一切法,為治一切心,若無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。因此佛經乃佛修行的路俓,佛經可使學佛修行者,由生死苦惱此岸度到涅槃彼岸。

 

佛法經典雖然如大海,但修行要解脫生死,還是要明師口傳心法,皈依三寶。三寶心法便是讓我們迴光返照,把心從聲色犬馬中收回清淨自性。佛以無上妙智慧與慈悲,觀一切眾生,知其根器利鈍大小不同,故以方便智方便法,八萬四千法門,對治眾生八萬四千煩惱。

 

佛經專有名詞,可知如來說法,是應機而說,並無一定言說:不執著文字章句,皆假施設,隨宜方便,遍計所集,破執之具,應病之藥。無非標月之指,度人之舟。能標之指,雖有種種差殊立場,所標之月則一也,貴在向真月體悟,不在指之大小長短,或粗細圓缺黑白上鑽研求也。千經萬論,皆是令人離於身心,破除執著,明白本心,見自本性。至於佛經專有名詞大綱論述如下:

 

一、佛有三寶

 

皈依佛:掃三心四相,去七情六慾,不亂自性。

皈依法:言可法,行可則,合乎至理。

皈依僧:身清淨,超越三界,安身立命。

 

二、佛有三覺

 

本覺:自覺,根本覺者。

始覺:初步的開悟,當大開大悟後,方進入覺他。

究竟:覺行圓滿,智慧具足如太陽光明,是故曰佛。

 

三、三身

 

法身:清淨法身是本性。

報身:圓滿報身是本智。

化身:千百億化身是本行。

 

四、三塗

 

火途:地獄趣,猛火所燒之處。

血途:畜生趣,互相食之處。

刀途:餓鬼趣,以刀劍杖逼迫之處。

 

五、三苦

 

苦苦:由苦事之成而生苦。

壞苦:由苦樂之去而生苦惱。

行苦:由一切法之遷流無常而生苦惱者。

 

六、三藏經律論

 

經藏:屬於定學。

律藏:屬於戒學。

論藏:屬於慧學。

 

七、三毒

 

貪:貪心不足是一毒也。

瞋:嗔怒,嫉妒是二毒也。

癡:愚癡邪見是三毒也。

三毒者,乃一切煩惱之根本。

 

八、三資糧信願行

 

悲有三種:愛見悲、法緣悲、同體悲。

三昧:正受「接受佛」,不受「迷惑」引起內心的妄想,而禪定。

四大煩惱:我癡、我愛、我慢、我見。

 

九、四智

 

大圓鏡智:獨成法身。

妙觀察智:共成化身。

成所作智:共成化身。

平等性智:獨成報身。

 

十、四悉檀

 

世間悉檀。

對治悉檀。

為人悉檀。

第一義悉檀。

四悉檀就是佛陀用於教化眾生四種法門,所以能成就宇宙最偉大的教育家。

 

十一、四弘誓願

 

發眾生無邊誓願度,的願謂之苦諦。

發煩惱無邊誓願斷,的願謂之集諦。

發佛道無上誓願成,的願謂之滅諦。

發法門無量誓願學,的願謂之道諦。

 

十二、四種念佛的法

 

觀想念佛:念佛上加觀想,使實相現前脫離娑婆。

觀像念佛:由觀像進入實像寂靜境界。

持名念佛:性相不二。

實像念佛:用心念自性佛。

 

十三、四種蓮華

 

青蓮華:智慧如火炬般的光明,能除黑暗。

白蓮華:無上高貴華樹,無比之光明。

紅蓮華:出淤泥而不染之特性,尊奉為花中之王。

黃蓮華:常帶著甚柔軟香好及光明。

以上這四種的蓮華,各有獨特的光明與意義。

 

十四、涅槃四德

 

常德:壽命長。

美德:無有眾苦。

我德:八大自在我。

淨德:四德圓滿,圓融無礙。

 

十五、四念處

身念處:觀身不淨,命運多變,心即無常。

受念處:觀受是苦。隨心意而現,受樂受苦。

心念處:觀心無常。 法念處:觀法無我。

 

十六、四正勤

 

既生亦是惡念永斷。

未生惡念不生。

已生善念增長。

未生善念增長。

 

十七、四神足

 

欲如意足:希慕所修之法,如願滿足。

精進如意足:勤如意足若更進一步,即可事事意足。

念如意足:所修之法記憶不忘,如願滿足。

思惟如意足:謂心思惟所修之法,不令忘失。

 

十八、四加行

 

煗法:煗法名為聖道如火,能燒惑薪。聖火前相,故名為煗。

頂法:動善根中,此法最勝如人頂,故名為頂法。

忍法:於四諦之理忍可決定而不動之智,謂之忍法。

世第一法:此法是為有漏智之最極,世俗法中之第一法。

 

十九、四大

 

地之大:地有堅性,皮毛筋骨,無常一到腐壞而歸土。

水之大:水是精血,無常一到,精血乾枯水流盡,水份消失了。

火之大:火是熱氣溫度,無常一到週身冰冷。

風之大:風是呼吸,無常一到呼吸扯斷吹散了。

 

二十、四侵

 

夙夜不學,傲尊放逸。

老不止淫,色慾不離。

得財不施,見利忘義。

不受佛言,業力重,佛緣薄。

 

二十一、成佛有四身

 

法身:佛之真身也。

報身:功德報身。

應身:八相成道,住兜率天、入胎、住胎、出胎、出家成道、轉法輪、入滅。

化身:中道理體。

 

二十二、五念門

 

禮佛:恭敬心,誠敬心。

讚歎:云何讚歎,口業稱佛名號。

懺悔:罪業才得清淨,修行才無障礙。

作願:心常作願,念佛時想佛,觀佛。

迴向:不捨一切眾生,心常作願,迴向為首成就大悲心故。

 

二十三、五戒

 

殺者:殺有謀殺、親殺、贊殺、自殺之分。

盜者:盜有強盜、竊盜、大盜、小盜,不告而取亦為謂之盜。

淫者:淫有意淫、口淫、自淫、身淫四種。

妄者:妄有妄意、妄言、妄哄、狂妄之異。

酒者:酒有米酒、黃酒、啤酒、高梁酒等。

 

二十四、五力

信力:信根增長,能破除邪信者。

進力:精進根增長,能破身之懈怠者。

念力:念根增長,可破除邪惡者。

定力:定根增長,可破諸亂想。

慧力:慧根增長,可破除三界諸惑者。

 

二十五、五蓋

 

貪欲:貪欲蓋覆心性,執著五欲之境而不生善法。

瞋恙:怨恨心以蓋心性。

睡眠:過多心昏身重,而不為其用以心蓋心性。

掉悔:蓋心之急躁。

疑法:於法猶豫而不決斷以蓋心性。

 

二十六、五濁惡世

 

劫濁:從滅劫人壽二萬歲時為劫濁。

見濁:五利使,又曰「五鈍使」。

煩惱濁:五鈍使,謂「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」。

眾生濁:亦無別體攬前利鈍果報,立此假名。

命濁:即連持色心摧年促壽。

 

結語

 

三寶、三覺、三身、三塗、三藏經律論、四智……至四大、五戒、六通等,以上乃佛經之專有名詞。可知如來說法,是應機而說,並無一定言說:不執著文字章句,皆假施設,隨宜方便,遍計所集,破執之具,應病之藥。豈知佛說一切法,為治一切心,若無一切心,何需一切法。所謂千經萬論,皆是令人離於身心,破除三界諸惑及執著,以達明白本心,見自本性。所以修行者若在勤修精進過程中,重於心性下功夫,將貪、瞋、癡三毒化為戒、定、慧。

 

去惡從善,心平何勞持戒,故菩提自性,本來清淨,謂之戒。

首先由忙裡偷閒入門,然後鬧中取靜,養浩然正氣,而應無所住,於生活之中當下即是禪,謂之定。

以心轉境,斷除無明煩惱,用慧眼看透一切真假,明本來面目,謂之慧。

 

以上是「戒、定、慧」,三門取捨妙法及學佛之根本。然而藉佛經之指南,運用真如佛性與智慧觀照於一切法,皆不取亦不捨,掃除塵勞煩惱,使慧根增長。由此岸度到涅槃彼岸,證得無上正等正覺。

 

日本國際學士院暨創院長許永昌博士,頒發碩士畢業紀念冊于李全福講師合影。

 

 

中華易經學院第六屆榮譽所長李全福接受頒證,2013年10月6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