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翀名 講師
汪翀名 講師
四聖諦研究
研究生:汪翀名 指導教授:許永昌博士
前言
四聖者,分為苦諦、集諦、滅諦、道諦。苦諦、集諦是集苦之生起或苦之根源,滅諦苦之止息,道諦苦之止息途徑。佛陀以四聖諦說明六道輪迴的原因。所以大乘佛教的四弘誓願,主要是替佛陀將過去所講的四聖諦義理佛法,落實與實踐在修行上,但願我們在時空發展中得到漸次圓滿,自覺覺他,覺行圓滿,這些乃佛陀之別稱,而且內聖外王,萬法具足登峰造極的境界,是故曰佛,其四聖諦述論如下:
一、 苦諦
依據《分別聖諦經》云:「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怨憎會苦、愛別離苦、所求不得苦、略五盛陰苦。」又稱八苦。是世間充滿了苦處的真理,令人迷惑的世間,這都是使身心痛苦的狀態,兹分述如下:
生苦:嬰兒在母親腹中,十月懷胎受胎獄之苦,出生之後又感受氣秉之苦。
老苦:青春不能永駐,老來五衰,頭髮白,眼睛花,牙齒落,耳朵聽不見,皮膚皺,更有行、住、坐、臥不方便,老態龍鐘等苦。
病苦:身體強壯時不覺其苦,一旦其中一部份失調,或刀傷、刺傷,如酸痛、氣喘,求生不能,求死不得,有不堪言之苦。
死苦:有生必有死,臨命終時,四大假合要分離,身體骨節四肢重如大石下壓之苦。
愛別離苦:與所愛的人分手,無論是親人,兄弟、姊妹、戀人、朋友,不能相聚分離之苦。
怨憎會苦:相反,和自己最討厭的人、事、物碰面是非常無奈,又必須見面是最痛苦。
求不得苦:這個世間不如意事十常八九,常聞「命裡有時終須有,命裡無時莫強求。」如果心中所欲命中無就是苦。
五蘊盛苦:由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所形成身心之無量的苦業,以及無限的生生死死輪迴之苦。
以上我們可以由八苦中了解這個象天是苦、空、無常,尤其這些又不能自主與避免,人世間萬事萬物,如「曇花一現」。因此,須借佛道當聖業,莫因享福做凡夫,家雞有食鍋湯近,野鶴無糧任高飛,八苦敘述如下表所示。
八苦表 | ||
八苦 | 一、生苦 | 肉體上之四苦 |
二、老苦 | ||
三、病苦 | ||
四、死苦 | ||
五、愛別離苦 | 精神上之三苦 | |
六、怨憎會苦 | ||
七、求不得苦 | ||
八、五陰熾盛苦 | 思想上之苦,有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 |
二、 集諦
是指眾多苦的原因,皆由自己不能滿足所惹出來,集亦可說是貪戀,貪戀愛慕虛榮自然會嘗受各種痛苦,因此,苦與集表示了迷惘世界因和果。
三、 滅諦
並不是一班觀念裏消滅幻滅的「滅」而是指滅除煩惱痛苦,人我是非、差別、障礙,希望能在痛苦困難中度過難關,領悟出真理超越無常的世界而得解脫。
四、 道諦
依據《四諦經》曰:「八種道:一直見、二直治、三直語、四直行、五直業、六方便、七直念、八直定。」這就是所謂的八正道:正見、正思、正語、正命、正業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,這八個方法是入道的主體。以增長妙智慧,知行合一方能引導人們,從迷失的此岸到醒悟的彼岸之光明大道。
四諦法表 | ||
四諦法 | 苦諦:明白苦果,既知世間苦。 | 由於因仍在因果之內, 故雖然解脫亦不能超出三界而達無餘涅槃。 |
集諦:明白苦因,當滅集之因。 | ||
滅諦:明白樂果,既知出世樂。 | ||
道諦:明白樂因,當脩出世之因。 |
結論
聲聞者,是聞佛聲教,悟四聖諦真理,是醫治世人心病的良藥,所以我們稱為佛陀是萬能大醫王,釋迦牟尼佛將「苦、集、滅、道」稱為「四聖諦」,也就是真理的意思。因此可以使真修者有個正確的方針,依此修行可得四果:預流果、一來果、不還果、阿羅漢果。
創院長許永昌博士、院長陳文彥博士、蔡豐名所長與畢業生合影。
汪翀名副秘書長與許教授合影,固國際易經大會第四屆。
汪翀名講師擔任中華易經學院第五屆秘書長